回到加拿大以後先是空白了兩個星期。每天醒來就是恍神到睡覺,因此那段時間麻煩了很多人看我木然寂寞然後瘋狂似地討拍。
開學後好了一些,一個星期兩堂課,聽起來不多,但是對於一個博二的我而言,也開始有了情緒轉移的作用。做統計學時可以完全不用情感,把世界關在外面。看起來好像很忙,用一堆數字掩飾荒唐的一切。
這樣處理悲傷的情緒我想是不對的,但是除了這樣,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走下去了。或許哪天,我就會醒來了也說不定。
接下來,除了上課以外,就是看文獻,寫文獻總整,擬獎學金申請提案,以及研討會提案。把自己忙到喘不過氣,應該就會好一點點了。
寫稿。其實我一直在打底。我習慣把情緒拉到最高快崩壞的時候才開始寫。那就看看會怎麼崩塌變成文字垮下來吧。
最後,承蒙卡加利大學中文系老師的提愛(從我二十幾歲就一直拉拔我),邀請我十一月份到她的課堂演講。她所教的是文學課,今年再度談到海外文學,因此我也很不要臉地讓她冠上海外文學作家(老師就是這麼愛自己的學生,拿自己的課開玩笑……)去分享一些歷程。
我給的題目是,遷移(migration)、離散(diaspora)、及寫作(writing)
同學們(或者當同學的時候),喜歡在演講聽到哪些分享呢?給我點提示,讓我開始做筆記,也做準備。